纺织废水循环利用新纪元:破解中水回用难题,实现绿色生产
发布时间:2025-09-04
在“双碳”目标与环保政策双重驱动下,纺织印染行业正加速向绿色化、可持续化转型。作为传统的高耗水行业,纺织企业年用水量巨大,废水排放压力日益凸显。尽管现代纺织工艺不断升级,原水污染物浓度有所降低,但废水中仍含有染料、助剂、碱性物质及悬浮物,若处理不当,不仅难以实现回用,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与设备运行。那么,纺织废水能否真正实现循环使用?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必须攻克水质浊度、悬浮物去除等关键技术难点。
一、纺织废水回用的挑战与关键瓶颈
随着前处理、染色、印花等环节的工艺优化,部分新建生产线产生的废水COD、色度等指标已显著下降,为中水回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水质浊度高、悬浮物(SS)难去除、盐分累积等问题仍是制约回用的核心障碍。
- 浊度与悬浮物:来自纤维屑、未固着染料、浆料及无机颗粒,易在管道和喷嘴中沉积,影响染色均匀性,甚至导致布面瑕疵。
- 盐分与硬度:软水制备和染色过程中添加的电解质(如NaCl、Na₂SO₄)在回用水中不断浓缩,可能影响染料上染率和设备寿命。
- 微生物滋生:回用水在储存过程中易滋生细菌,产生生物粘泥,堵塞过滤系统。
因此,传统“生化处理+沉淀”工艺已无法满足高品质回用水要求,必须引入深度处理与膜技术,构建稳定可靠的中水回用系统。
二、纺织废水主流处理工艺及技术优势
针对纺织废水高色度、高碱性、成分复杂的特点,通常采用“物化预处理 + 生化处理 + 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各环节协同作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1. 预处理工艺:去除悬浮物与调节水质
- 格栅 + 调节池:拦截纤维杂质,均衡水质水量,防止冲击负荷。
- 混凝沉淀/气浮:投加PAC、PAM等药剂,有效去除悬浮物、胶体和部分色度,降低后续处理负担。
2. 生化处理工艺:降解有机污染物
- 水解酸化 + 好氧工艺(A/O、SBR)
水解酸化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A/O工艺同步去除COD与氨氮,运行稳定,适合中等浓度废水。
- MBR(膜生物反应器)
结合活性污泥与超滤膜,出水SS接近于零,浊度低,是中水回用的理想前端工艺。
3. 深度处理工艺:实现水质提升
- 臭氧氧化:高效脱色,分解难降解有机物,改善可生化性。
- 活性炭吸附:去除微量污染物、异味和残余COD,保障回用水感官品质。
三、实现中水回用的关键工艺组合
要真正实现纺织废水的高品质循环利用,必须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增加膜分离与高级氧化单元,构建“准零排放”回用系统。
- 超滤(UF):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确保RO进水水质。
- 反渗透(RO):核心脱盐与净化单元,可去除90%以上盐分、色度和COD,产水水质优于新鲜自来水,完全可用于前处理、染色或设备冷却。
- 高级氧化(如UV/H₂O₂):用于回用水消毒与微量污染物深度降解,防止微生物滋生。
> 实际案例:格林运维的四川纺织园区采用“调节池 + 气浮 +好氧 + 无阀过滤+消毒”工艺,实现废水100%回用。
四、总结:从“达标排放”到“循环利用”,迈向绿色未来
纺织废水实现循环使用不仅是技术可行,更是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尽管面临浊度、悬浮物、盐分等挑战,但通过科学的工艺组合——特别是MBR、UF、RO等膜技术的集成应用,完全可以生产出满足生产要求的高品质再生水。
格林环保|25年专注水处理技术创新,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14001/45001双认证,拥有专利技术68项。如果您有污水处理需求或技术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格林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