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返回
污水处理运营|环保设施运营|格林环保污水处理--武汉格林环保设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食品废水含油难题破解之道:预处理升级,提升整体处理效率

发布时间:2025-09-04

 

     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食品加工行业面临的废水治理压力持续加大。与化工、电镀等行业相比,食品废水虽以有机物为主、可生化性好,但其含油问题同样突出,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更为复杂。如何科学应对食品废水中的油脂污染,已成为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降低运行成本的关键。

一、食品废水含油问题:被低估的治理挑战

    许多人认为食品废水“只是有油污”,处理难度低,实则不然。食品工业中,如肉类加工、食用油精炼、乳制品生产、调味品制造、快餐预制菜等环节,均会产生大量含动植物油、矿物油及乳化油的废水。尤其在高温清洗、设备润滑、煎炸工艺中,油脂浓度可高达数百至数千mg/L。

    与工业含油废水(如机械加工、石油化工)相比,食品废水的油脂更易生物降解,但其乳化程度高、粘度大、易堵塞管道、易腐败发臭,且常与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形成稳定胶体,若不及时有效去除,将对后续处理系统造成严重干扰。

二、含油对后续处理工艺的三大影响

     食品废水中的油类若未做好预处理,将直接威胁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1. 抑制生化系统活性  

     油脂在曝气池表面形成“油膜”,阻碍氧气传递,导致微生物缺氧死亡;同时,高脂环境会改变菌群结构,抑制优势降解菌生长,降低COD去除效率。

2. 堵塞填料与膜组件  

     在接触氧化、MBR、MBBR等工艺中,油脂易附着于填料或膜表面,造成生物膜脱落、膜通量下降,增加反洗频率和维护成本。

3. 增加污泥粘性与处置难度  

    油脂混入污泥后,导致污泥脱水性能变差,含水率高,体积庞大,不仅增加污泥处理费用,还可能因腐败产生恶臭,引发周边投诉。

   因此,“先除油、再生化”是食品废水处理的核心原则。有效的预处理不仅能保障系统稳定,更能显著提升整体处理效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三、食品废水处理工艺选择与预处理优化

    针对食品废水高有机物、高油脂、水质波动大的特点,推荐采用“预处理 + 生化处理 + 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

1. 预处理工艺:高效除油是关键

   - 隔油池(平流/斜板)  

   适用于去除浮油和大颗粒悬浮物,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是基础配置。

    - 气浮工艺(DAF,溶气气浮)  

    对乳化油、细小悬浮物去除效果显著,通过微气泡粘附油脂上浮分离,出水含油可降至20 mg/L以下,强烈推荐作为核心预处理单元。

    - 油水分离器(自动刮油型)  

    适用于小型或空间受限场景,可实现连续排油,维护简便。

2. 生化处理工艺:因地制宜,高效稳定

   - 厌氧工艺(如IC、UASB)  

   适合高浓度废水(COD > 3000 mg/L),可回收沼气能源,降低能耗,去除率可达80%以上。

   - 好氧工艺(如A/O、SBR、MBR)  

   适用于中低浓度废水或厌氧出水的进一步处理。MBR膜工艺出水清澈,可直接回用,但需确保进水含油达标。

3. 深度处理:保障出水达标

   根据排放标准,可选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或臭氧氧化等工艺,进一步去除残余COD和色度。

   > 案例实证:格林环保运维某食品加工厂在原有工艺前增设“调节池 + 高效溶气气浮”预处理系统后,生化段COD负荷降低40%,污泥产量减少35%,系统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年节省运维成本超50万元。

四、总结:预处理升级,释放生化潜能

    食品废水含油问题不容小觑,其对后续工艺的影响远超表面认知。科学的预处理不仅是“除油”,更是为生化系统“减负”。通过气浮、隔油等手段有效去除油脂,可显著提高生化反应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降低污泥产量和运行成本。

    格林环保|25年专注水处理技术创新,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14001/45001双认证,拥有专利技术68项。如果您有污水处理需求或技术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格林环保。

其他新闻

通过以下方式分享: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