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污水处理运营 污水处理外包 工业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行 工业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医疗废水是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和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医疗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然而,在处理过程中,氯的去除是一个关键步骤。本文将探讨医疗废水为什么要先除氯的原因及其重要性。
一、氯的作用与问题
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广泛用于医疗废水的消毒处理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强氧化作用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氯化消毒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然而,氯在消毒后会残留于废水中,形成余氯。如果余氯浓度过高,会对后续处理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二、余氯对后续处理的影响
1.抑制微生物活性
高浓度的余氯会抑制后续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活性,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例如,在活性污泥法中,余氯会抑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导致处理效率下降。
2.影响化学反应
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能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有害的副产物,如三氯甲烷等。这些副产物不仅对环境有害,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3.对设备的腐蚀作用
氯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高浓度的余氯会对污水处理设备造成腐蚀,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三、除氯的必要性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确保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必须在处理前进行脱氯处理。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采用氯化消毒的医院废水执行一级标准时,余氯浓度需小于0.5mg/L。因此,脱氯处理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的重要环节。
四、脱氯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脱氯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和物理吸附法:
1.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如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等)与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降低余氯浓度。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多数医疗废水处理场景。
2.物理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吸附废水中的余氯。这种方法吸附效率高,但需要定期更换吸附材料,运行成本较高。
3.臭氧氧化法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分解余氯及其副产物。然而,臭氧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二次污染。
五、除氯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医疗机构采用综合处理工艺,先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脱氯处理。例如,在格林运营的某医院污水处理站中,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后,通过投加缓释氯片进行脱氯处理,确保余氯浓度符合排放标准。此外,一些项目还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余氯浓度,确保脱氯效果。
六、总结
医疗废水中的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除氯不仅是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必要步骤,也是保障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脱氯方法,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医疗废水处理中的氯残留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格林环保是有25年经验的环保综合服务商,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咨询我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