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污水处理运营 污水处理外包 工业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行 工业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中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利用水平总体不高。目前,不少现实问题困扰着污水资源化利用,如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再生水利用规划与设施建设欠统筹,污水资源化利用理论研究不足、科技支撑不强等。
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过去20年城镇化率与城镇用水的相关关系,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城镇生活用水将增加16.7亿立方米,如果据此规律推算,到2030年仅城镇生活用水就将增加250亿立方米。“城镇污水量大质稳,就近可取。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
现在整个行业中,用中水洗车的不算多。中水价格虽然便宜,但目前中水的相关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如果未来中水管网能够像自来水管网一样普及,用起来既方便又便宜,而且环保,洗车行业的中水利用率肯定会大大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多地开始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但与巨大的需求和约750亿立方米的城镇污水排放量相比,现在不足百亿立方米的再生水利用量显然还比较低。
目前在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过于集中布局在城市下游,这种方式有利于污水收集,但是再生水利用工程往往需要建设长距离管网,将再生水输配到城市中上游地区,能耗高、经济性低;再生水储存设施缺失,再生水利用季节性波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此外,一些城市推行的小区内或建筑物内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模式存在运维管理不到位、设施稳定运行难等问题,再生水“管对管”利用模式的公众接受度不高。
为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全面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有效利用污水,处理能力和配套管网要跟上。《意见》指出,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重点流域、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结合当地水资源禀赋和水环境保护要求,实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加大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缺水城市新建城区要因地制宜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
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将推动一批污水处理厂的新建和提标扩容改造,涉及再生水输水、蓄水、配水工程及新增用水项目建设,将加速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服务发展,催生规模庞大的新领域环保产业。
据有关机构测算,2025年中国再生水规模预计将达到8500万立方米/日左右,未来5年,通过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新建再生水厂,有望为用于水处理的膜技术和产品等相关领域带来千亿级市场空间。
价格方面,《意见》强调,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
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有助于发挥水价杠杆的作用,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国家应该在项目融资、收费制度、财政补贴、政策机制等方面予以扶持。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项目,鼓励地方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此外,应强化污水资源化利用科技支撑,研发集成低成本、高性能的污废水再生处理技术、工艺和装备。同时,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再生水生态环境利用的技术规范和风险管控标准,逐步制修订污水资源化利用分级分质标准、评价标准和监管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