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污水处理运营 污水处理外包 工业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行 工业废水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
在水处理领域,PAC(聚合氯化铝)与 PAM(聚丙烯酰胺)是常用的絮凝剂与助凝剂组合。然而,二者配比若出现错误,可能引发一连串问题,其中成本增加 30% 便是突出后果之一。
一、配比关键:协同作用根基
PAC 主要通过电中和作用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而 PAM 则凭借长链分子吸附架桥功能促使颗粒絮凝成大絮体。合理配比下,二者协同作战,达到高效絮凝、降低药剂总用量的理想状态。通常,PAC 投加量需满足水中胶体电荷中和需求,PAM 则依据 PAC 处理后颗粒特性适量添加,以保障絮体强度与沉降性能。
二、成本飙升:多因素联合作祟
1.过量 PAC :当 PAC 投加过量,虽能迅速中和电荷,但会产生大量微小絮体,为达到理想沉降效果需额外增加 PAM 投加量。同时,过量 PAC 本身增添药剂成本,还可能使水中铝离子浓度过高,后续处理复杂且增加费用。
2.PAM 用量失衡 :PAM 过量会包裹已形成絮体,阻碍其进一步增长与沉降,导致沉淀池效率降低,需延长处理时间或增加处理设施运行强度,间接抬高成本。若 PAC 与 PAM 投加顺序、时间间隔不合理,同样会影响絮凝效果,迫使操作人员反复调整,频繁投加药剂,造成浪费。
三、优化策略:精准把控配比
1.水质监测先行 :定期对原水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包括浊度、pH 值、色度、胶体含量等关键指标,依据水质变化动态调整 PAC/PAM 配比。
2.小试确定范围 :针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水质,开展实验室小试,摸索出 PAC 与 PAM 初步有效配比范围,再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微调。
3.自动投加系统助力 :引入自动化药剂投加系统,根据实时水质数据与预设算法精准投加 PAC 和 PAM,提高配比精准度,减少人为误差。
水处理过程中 PAC 与 PAM 的配比优化至关重要。配比不当致使的成本增加不容小觑,通过精准监测、科学试验与自动化投加等手段,可有效规避这一问题,保障水处理系统经济高效运行,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企业降本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格林环保 | 25年专注水处理技术创新,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 ISO 14001/45001双认证,拥有专利技术68项。如果您有污水处理需求或技术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格林环保。